2016/2/19

繪本|《那年冬天》

我喜歡在圖文書裡看見一個年代的景緻,這是讀繪本的附加價值。除了跟孩子一起讀故事,他們也在圖裡認識了爸爸媽媽小時侯的生活樣貌,或者是屬於爺爺奶奶的青春年代。一街一巷、一屋一瓦,是時代的軌跡。

《那年冬天》有著這樣的特色。故事發生在台灣戰後,還有黃包車的年代,隨著主角的生活作息,可以見識街上市集的景象、人們的穿著打扮、本省人的灶咖、外省家庭的客廳、彼此的飲食習慣,與族群文化的相遇。


這段冬天裡發生的故事,看似平淡,但應該會在兩個年幼的小女孩心中,埋下深刻的印記。闔上書後,我為阿麗的心情悸動不已,那種因為青澀缺乏智慧、因為內疚而來的不知所措,讓我們輕率地以逃避抹滅問題,終究會帶來深深的失落。我相信在我們年少的記憶中,一定可以找到不少這樣的經驗。

故事裡,來自本省家庭的阿麗,與來自外省家庭的新鄰居若南,除了家住對門,還幸運地成了同班同學。她們的母親,經常照應彼此的生活,於是若南家的餃子、饅頭也漸漸有機會出現在阿麗家的餐桌上。

一次在若南家,阿麗為若南收集的各國郵票大開眼界,並提議隔天帶給同學們欣賞,若南雖然有些遲疑,但為了不讓阿麗失望,便勉為其難的答應了。隔天,集郵冊在同學之間傳閱,最終遺失了。

阿麗因為內疚,故意和若南保持距離、漸行漸遠。隔年冬天,若南再次因為父親的工作調動需要搬家,阿麗站在自家門後默默看著對門幫忙搬行李的若南,直到媽媽的催促,阿麗才怯怯地向若南道別。兩個小女孩已經疏遠好一段時間,也許兩人都沒想過,到彼此家串門子的生會這麼快結束,並將不再復見。
還好,新學期的開始,阿麗收到了若南的來信,分享新學校的生活。阿麗在檯燈下低頭看信,臉上淺淺微笑,我想她心裡有著重拾友誼的喜悅,而若南則用一封信,讓阿麗知道自己對她的在意,以及沒機會說出口的「沒關係」。

不僅是孩子,已是成人的我們,生活中或多或少仍會有這樣,因與人往來、處理不得當而產生的遺憾,有時候需要學習淡然看待、有時則需要成熟的處置。當孩子越大,越需要理智穩重的引導,我也常常想著,自己是否已經準備好成為孩子稱職的引導者?!

這是那一年冬天,兩家人的故事,以及兩個小女孩的成長心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此外,非常喜歡和英出版社對這本書的編輯,封面很美,標題字體選的非常洽當,完全融入封面畫風的特色。字體對繪本的影響很大,需要編輯用心斟酌。

《那年冬天》和英出版
文/陳玉金
圖/呂游銘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