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接小孩下課回家的路上,兩姐弟在後座鬥嘴,我手握方向盤嘴巴忍不住唸著他們,想阻止但往往不見效。有次我故意提高音量,唸著
「下午了 我可以出去玩嗎」
小孩愣了一下,兩個聲音湊著說
「好 那順便幫爸爸買一斤雞蛋
媽媽今天加班 不煮飯
爸爸晚上做蛋炒飯」
我瞄了一眼鏡子
姐弟倆臉上表情已經飛舞了起來
這一段對話,就是《小魚散步》第一頁的文本,別以為小孩像背書一樣的唸出來,他們可真的把自己當爸爸,帶著吩咐的口氣,高低變化的語調,像讀詩一樣。這奇妙的效果,不僅僅是因為孩子的想像力,我相信是作者陳致元寫字的功力,文本裡沒有使用標點符號,但斷句斷的巧妙,我第一次唸給小孩聽時,他們就很喜歡,一唸再唸,幾乎是背起來了。而且每一頁的內容,都因為恰當的文字安排與態度,連孩子都唸出了文本的精神。兩姐弟好愛唸,我也好愛聽。
《小魚散步》說的是小女孩小魚,因為媽媽加班,她幫爸爸出門買雞蛋,這一趟往返雜貨店的路程,小魚一路觀察、玩耍、想像,編織出一個有聲音效果、有色彩變化、有影子遊戲、有角色假想的想像世界。
小魚出了門,「跟著影子貓走在屋頂上」,因為巷子的地面映著一排樓房的影子,小貓在屋頂上走著,小魚在地面上跟在貓影子後頭,就像她和小貓一塊走在屋頂上一樣。
接著,她撿到了一顆藍色的彈珠,像貓的眼睛,小魚把彈珠放在眼前,「從藍藍的睛睛看出去……世界變成了藍藍的大海,我是大海裡的小魚」。當我看第一遍時,心裡頭納悶著,應該是從藍藍的彈珠看出去不是嗎?怎麼是從藍藍的眼睛看出去呢?因為當小魚把彈珠往眼珠子前一放時,已經把自己當成有藍眼睛的貓咪囉!孩子的想像力是通徹的,我在陳致元的筆下也同樣感受到了。
走著走著,小魚在樹下撿到了一副「很想被人戴的眼鏡」,戴起來像媽媽,所以,小魚化身為媽媽的角色前往雜貨店,見到老闆,她一手插腰,一手給錢,瞥著頭說
「哈囉老闆 我要買一斤雞蛋 不是普通的雞蛋 是做蛋炒飯的雞蛋
晚餐 我想做蛋炒飯
給我先生和小孩吃」
老闆憋著笑,回答她說
「小姐 這是妳要做蛋炒飯的雞蛋
這顆泡泡糖
送給 妳家小魚」
小魚一看糖,神情瞬間恢復了孩子貪甜的天真模樣,還沒走遠,嘴巴已經吹出一個泡泡來。雖然這一幕作者僅以背影呈現,但小孩特有的身體姿態,在畫筆下透露出一顆泡泡糖的快樂與滿足。而且啊「不是普通的雞蛋,是做蛋炒飯的雞蛋」,也是小孩好愛重覆唸、唸完又噗吃噗吃笑的一句。
泡泡糖邊走邊嚼,小魚又遇見了原本在睡覺的小狗哈利,
「泡泡糖 快不甜了
用力吹了一個 很大很大 不能再大的泡泡
泡泡啵的一聲 像魔法 喚醒哈利」
我們家女兒唸到「啵」的一聲,總會停噸下來,吸一口氣再接著緩緩繼續說「像魔法!喚-醒-哈-利」,她魔法般的聲音,有著十足的戲劇效果。
這個故事,除了孩子喜愛用自己的聲音語氣來演譯,我們還在其中發現許多有趣的生活經驗。像是我問女兒,為什麼小魚戴了樹下的眼鏡之後,眼前變的模模糊糊的,她告訴我「因為她戴了別人的眼鏡啊!小魚可能沒近視!」我疑惑,她怎麼知道戴了不適合的眼鏡,眼前會不清楚呢?她不好意思的說「因為我偷戴過阿嬤的眼鏡啦!」我們母女哈哈大笑。
女兒也問爸爸,為什麼小魚回到家按門鈴時說「叮咚叮咚 老公 我今天不加班了 帶了一位新朋友 要介紹給小魚」,圖上跟在小魚後頭的小狗哈利,本來就是小魚家的狗,怎麼還要介紹給小魚呢?我們跟女兒解釋,哈利不是小魚家的狗狗,只是出門才遇見的,女兒反駁,如果不是小魚家的狗,她怎麼一看到小狗就知道牠的名字叫哈利呢?嗯!我們大人好像又陷入理所當然的理論裡,小孩的理由很有道理哦!
除此之外,《小魚散步》中呈現的街景,讓我想起了小時侯鄉下的生活景致,台灣特有的鐵窗造型窗花、巷子裡牆上附著外露的一截水管、夏天躺在樹蔭下打盹的小狗、路上突然出現的不搭嘎酒瓶和盆栽、牆邊倚靠著的摩托車,還有鐵皮屋與電線桿。還有還有,小魚口袋破洞這件事,也是我們童年的共鳴。
我告訴女兒,媽媽小時侯生活的環境和小魚很像,她有些不解,也許下次回到鄉下老家,她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。
這是我們一家讀《小魚散步》的生活記憶,很棒的一本書,謝謝作者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