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項知識領域的啟蒙可能源於不同的契機:家庭的耳濡目染、師長的教學引導、書籍的吸引召喚,也可能是以上三者的綜合成果。然而,不論是以上哪一種方式,書籍在知識的啟發與延伸的探索上,一直都是追求新知的成人、小孩必不可缺的伙伴。也因此,知識繪本對於年幼的孩童有著重要的影響力。經典繪本《小火車頭歷險記》的作者維吉尼亞·李·巴頓(Virginia Lee Burton)便曾在獲得凱迪克獎時提到,「孩子有敏銳的觀察力,所以在創作故事時,必須注重細節」,以有趣的方式傳遞正確的知識是她一貫的堅持。
在《好想去月球》當中,我們正巧可以見到作者松岡徹如何在書的一開始以趣味的想像力,拉攏讀者一同天馬行空地設想登入月球的妙招;然後在有研究根據的數據裡了解登月的困難;接著進入解說太空船登入月球的原理。不論是書一開頭五花八門的登月奇想,或是繪本主軸對於太空船的詳細介紹,其樂趣橫生的想像空間與編排得當的圖文解說,必定能讓孩子萌生好奇心,並且收穫滿滿,即使是成人也讀得津津有味,填補知識的縫隙。
月球離我們有多遠呢?有三億個小學生頭腳相連在一起那麼遠!
為什麼飛機飛不到月球?因為飛機只能在有空氣的地方飛行!
那麼可以擺脫地球的重力、飛上月球的交通工具是什麼?答案是太空船!
為什麼飛機飛不到月球?因為飛機只能在有空氣的地方飛行!
那麼可以擺脫地球的重力、飛上月球的交通工具是什麼?答案是太空船!
書中,作者便這麼一步一步帶領我們在有架構的發想中尋找答案,並利用兩幅拉頁以圖像和文字詳細地解說火箭與太空船的構造,另有一頁以漫畫方式表現從地球到月球往返一趟的路徑中,火箭推進太空船的每個步驟,以及繞著地球與月球運行的軌道,讓登月過程有了完整對照的呈現。
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(NASA)成立至今已屆61年,今年也是人類登月後的50年。月球是我們在天晴的夜晚抬頭就能見到的月亮,經常相見的熟悉,卻藏著深奧的祕密,不論是關於月球的物理特性,或者是人類登月在科學研究上的大突破,都值得我們和孩子一同探討。
一本稱職的知識繪本,能夠為孩子帶來知識啟蒙的契機,也能成為有心為孩子串起知識系統的父母一項有益的工具。《好想去月球》化繁複的知識為清楚的邏輯,也在發想與收斂中保持求知的興味,值得作為我們向阿波羅11號致敬的知識繪本。
《好想去月球》
作者/松岡徹
譯者/李佳霖
親子天下
作者/松岡徹
譯者/李佳霖
親子天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